- 本栏最新文章
- 小女生洛丽塔内衣 可爱最诱惑 09-05
- 女生这样穿厚厚羽绒服不显胖 照样苗条 09-05
- 长毛衣混搭打造新鲜小女生 09-05
- N大绝招教小女生做效率美人 09-05
- 1件条纹抹胸应对8大场合 09-05
- 不穿套装也能知性 09-05
- 紧致内衣 薄透不尴尬 09-05
- 冬季黑色打底裤搭配妙招 09-05
- 本栏推荐文章
- 校校通-19岁女大学生应聘遭拍照强暴 10-06
- 女大学生交友不慎 母亲被其朋友抢劫拍裸 10-06
- 女大学生身陷卖淫泥潭 10-06
- 两位“最美女大学生”找到了 10-06
- 8名女大学生应聘做乘务员 上304路车服务 10-06
- 传西南大学一女生被撑死??? 10-06
- 这是女大学生宿舍你信吗? 10-06
- 不良广告瞄上女大学生 10-06
长了智商,没了情商 大学生有病自知否
宽容
培训第一课
在一些极端的个案中,处于严重冲突之中的个人,由于拥有创伤性的背景,因此无法正确面对冲突,他们身上那种强烈的自我毁灭的冲动显得尤为突出,往往要通过伤害别人来惩罚自己。在这个时候,宽容就显得如此珍贵而重要。西德尼·史密斯说,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所以我们说,宽容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是单单对你宽容的对象,而是你自己。
案例一
付成励,男,政法。2008年10月28日,付成励将事先准备好的两把刀放进口袋,走进教室,径直走到法学院教授程春明跟前,拿出菜刀,将程春明砍死。之后,他掏出报警。据报道,付成励的女友陈某是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比付大三岁。陈某在付入学前曾与程春明交往一年。后来,陈对付曾提及此事,并告知他们曾发生关系。2008年7月,陈与付成励分手,而付却认为正是程春明伤害了自己的女友,她才无法和他继续相处。基于报复和惩罚的,付成励将程砍死。
解析通过伤害别人惩罚自己有用吗?
政法大学弑师案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大事,此案后来的各种详尽报道与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两种伦理的对峙。程春明教授作为在法国接受了高等的学者,或许在他看来,其所作所为仅仅是一种正常生活,因为在法国,谈恋爱除了乱伦外一般都是很开放的,例如杜拉斯可以找小自己几十岁的情人、波伏娃则是双性恋……程春明与付成励女友陈某曾经的恋爱并没有什么问题,恋爱中的性行为也可理解。但对于付成励而言则不是如此,他显然没有这样的,他会把女性想当然地视作弱者,把其女友曾经的自由恋爱视作被侵害,因此才会在无法继续和女友相恋的情况下惩罚曾经“伤害”女友的人。
付成励处于两种伦理对峙的中心,但他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心态,换句话说,就是丧失了法律的自觉约束外,没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也没能以宽容的心对待自己,将所有人都逼上了绝路。
戒贪
情商培训第二课
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公、分配不均、拜金主义等社会问题,对学生的个人行为有影响。社会畸形的教育观和成功观是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又一重要原因。有人评论说,当下社会,人的成功只有一个衡量标准———物质标准。具体到教育,能否取得硕士或博士等高学位、毕业时能否找到高薪工作等,都是重要指标。这些标准给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也容易造成一种极端的心理:贪;对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认为只有得到了这些东西,才是成功,才是胜利。
案例二
卓科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199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某知名的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读大二时,卓科还保持着勤奋的本色。但他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谈起了恋爱,经常在饭店和歌舞厅出入,心理便失衡起来。大学毕业时他因为偏科竟没有拿到毕业证,工作也因此泡了汤。
罗吉军是卓科的校友兼老乡,两人在人生的低谷相遇,很快便成了“铁哥们”。罗吉军鼓动卓科和他一起找有钱的下手,自己筹钱办当老板。为了“下手”方便,两人先劫杀了一位的哥,又转移到有钱人比较集中的温州,想干一桩“大买卖”,以便在30岁前弄到当老板的“第一桶金”。两人最终盯上了温州老板林某,在骗取其信任后两人却未能获得对方钱财藏匿的地点,最终用绳子将林某活活勒死。
解析天之骄子为什么铤而走险?
此案件非常令人痛心。此案件的起因非常明确,两位有才华的因为生活的动荡铤而走险。从源头上讲,两个青年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受害者,如果放在社会和教育系统更加成熟的环境下,这两个人本可以顺利成为社会栋梁。
在整个案件里,杀人不眨眼是罗吉军理智而淡定地做到的。而卓科则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感到悲痛的,这个大学生本来心地纯良,没有主见,因此才会在计算机方面很出色的同时无法通过大学毕业的关口,在生存触底之后寄希望于一个反对社会的朋友,如果卓科在抉择的关口能够寻求更多的帮助,例如心理咨询的帮助,他的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沟通
情商培训第三课
学生不重视、不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不愿意向外部寻求心理帮助,据相关记者调查,很多时候学生学业太紧,事情太多,就不会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往往出了事情之后才去思考问题。由于没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前干预,导致情绪没有正确的宣泄方式,所以就会出问题。
这就需要学校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发表意见、互相沟通的,加强对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疏导。有高校辅导员认为,如今大学忙着扩招,配套设施很多也没跟上,随着社会变迁,学生间的矛盾变得更为复杂,许多学生心里常常充满压抑、冲动、忧虑等不健康情绪,但一些学校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
案例三
周一超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2003年1月,周一超参加嘉兴市秀洲区政府招收9名乡镇的。笔试排名第三,面试后总成绩排名第五。
4月,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周购买了菜刀和水果刀,来到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511办公室。他询问经办人干某后得知自己体检结果为“小三阳”,不合格,而另一位手指残疾的则属合格类,认为别人动用了关系,录取不公平,一怒之下用水果刀将干某刺成重伤,并在激愤中将干某同办公室的张某刺死。
解析相对封闭的空间只看得到自己
大学生成长环境缺乏心理素质培养机制和与人相处的环境。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只是面对学业,且多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出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导致自我安全意识过强,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一旦到了大学,他们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琐事,与他人交往时会很难适应,便出现心理上的不成熟,容易冲动,出现过激行为。
这一代学生正处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校时有考研、过级等繁重的学习压力,还有、房子等即将面临的问题,使其时常处于焦躁状态,尤其是在面对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极易让一些学生迷失人生的方向。
本报记者潘媛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