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栏最新文章
  • 本栏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主页 > 女大学生 >

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是遭受就业性别歧视

时间:2010-10-06    作者:    来源:新闻中心-中国网      Tag:

网8月24日讯 近几年中国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1万,比上年净增52万人,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1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生约占48%。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为了解掌握女就业创业现状以及她们的需求和期望,2009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持并委托华坤生活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被访女大学生需要的帮助

1.需要政府提供的帮助

——政策支持。制定优惠政策来刺激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供大学生上学很不容易,应该对户口的大学生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对大学生自主择业、就业给予实质性的奖励。

——增加就业。增加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在经济政策上鼓励用人单位吸收应届高校毕业生。

——帮助女大学生就业。提高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良性引导对女性求职者的态度,不要有偏见;提供适合女性的就业岗位;出台女大学生就业专门政策;适当扩大、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女性就业比例。

——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健全法制。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制度;制裁靠不正当关系找工作的行为;为反对就业立法,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需要妇联组织提供的帮助

——消除就业中的男女不平等,维护女性权益。

——多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和见习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为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指导。

——组织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

——发挥协调和推动作用。呼吁国务院及各部委制定相关政策;协调有关组织共同维护和落实妇女权益。

3.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

——多提供就业渠道。多发布就业信息,多联系用人单位,多开招聘会;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见习或工作机会。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就业咨询,改变学生就业观念,介绍应试技巧,开展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等。

——对创业的帮助。组织学习和交流创业经验,多提供些创业项目。

——改革课程设置和现有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

结 论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产业结构的失衡与大学生就业需求反差大,不发达的第三产业没有给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供需总量失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女大学生在校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从就业角度来看,人数和比例增长更快的,遭遇到空前的困难。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与社会需要错位,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了就业困难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更难。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是遭受就业歧视

一是就业机会不平等,二是竞争过程不公正,三是就业结果不公平,女大学生就业质量普遍低于男生,使女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三)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动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四)女大学生就业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急需政府履行职能,积极促进公平就业,积极促进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配套,提供可持续的支持行动

对策建议

一、将性别平等纳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大社会宣传动员,营造公平、公正、平等的就业氛围;

二、优化产业结构,落实就业政策,加大服务力度,全面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三、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维护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利;

四、政府采用经济手段,合理消化女性用工成本,促使用人单位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五、全国妇联和地方各级妇联,应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四成多被访女大学生来自高校,其余来自、天津、西安等大城市。来自重点院校的被访女大学生比例高于非重点院校。

被访女大学生学历从大专到博士,其中七成是本科生。

被访女大学生中经济学类比例最高(27.4%),其次是文学类(19.2%),再次为法学类(15.4%),工学类、理学类共占24.4%。

被访女大学生55.3%来自城市,44.7%来自农村。城市生源高出农村生源10.6个百分点。(完)

上一篇:试谈女生“二奶”与女职“二奶”越轨后果的公
下一篇:女大学生退学“坐台”